中概股現在的情況,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后面會如何

2022 年 10 月 27 日09:04:51理財405

中概股主要是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要分析中概,我們需要把它放在三個框架下來分析,當前我們面臨的局面就是這三個框架中的因素同時在往不利于市場的方向在變化,所以形成了這場完美風暴。

為什么是三個框架?因為中概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市場,它是西方的投資人 + 中國的公司組成的市場。錢在人家手里,而公司是我們的。這和美股不一樣,美股是錢和公司都是美國的。所以要理解中概,首先要理解西方的投資人是怎么想問題的。尤其是那些被稱為 Long-Only(下文用 LO 代替)的大資本的管理人是如何想問題的。所謂 LO,顧名思義,就是只做多,不做空的基金,它們管理成千上萬億美元的資產,大多是西方的共同基金、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等??梢哉f全世界的金融資本,絕大部分都在這些人手里,它們決定了資本的流向,決定了哪里溫暖,哪里寒冷,哪里有泡沫,哪里有蕭條。

第一個框架,就是最基本的邏輯,無論何種投資人,都必須遵循這個邏輯來交易。即,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好,企業有利潤,股市才能好,經濟不好,企業利潤下降,會讓當前看似很低的市盈率變得很高(這是在熊市中抄底的最大陷阱),股市就會不斷下跌。

而當前我國的經濟是往下走的,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 Covid,另一個原因是經過了多年的泡沫,除非使用洪荒之力(比如大幅調降房貸利率或者給老百姓發錢),房地產很難再像以前的周期那樣來刺激經濟反彈。這個大家都能感受到,也不用太多的分析。

第二個框架,是對于 LO 來說,它們都是做全球資產配置的,舉個例子,可能 80% 的資本配置在西方發達國家,20% 的資本配置在新興市場國家,而中國對于 LO 來說,不過是新興市場國家其中的一個,雖然肯定是最重要的那個。所以第二個框架,就是 LO 配置新興市場國家資產的邏輯。這個邏輯也很簡單,就是美元漲,就配置美國資產,美元跌,就配置海外資產。因為這樣可以獲得雙重收益:投資標的本身的收益 + 貨幣升值的收益。比如現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超過 4%,美元指數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買美債不僅可以獲得 4% 超高的無風險收益,還能享受美元升值帶來的額外收益。而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不僅貨幣在貶值,也無法給出這么高的無風險收益。所以 LO 會大規模的把資本放到美國去,導致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

當然,中概股是以美元或港幣來交易的,但是別忘了,你的利潤可是人民幣呀。人民幣貶值一樣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利潤下降。所以在這個框架下,美元升值周期,新興市場的股市都是跌的,中概也不能例外。

如果說第二個框架,是所有新興市場國家共同面對的美元升值周期下的系統性風險。那第三個框架就是我們獨有的了:地緣政治風險。

其實 18 年貿易戰的時候中概就已經因為地緣政治跌過一波了,只是當時我們在搞資管新規控制房地產,經濟本來也很差,所以地緣沖突對股價的影響并沒有那么明顯。但今年 2 月的一波大幅下跌就非常明顯了,就是在俄烏沖突爆發的時候,當時幾乎是斷崖式下跌。

所謂地緣政治,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但對于投資來說,我們必須把它當成一個獨立于其它分析邏輯的框架來理解。

我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要對中美競爭抱有任何僥幸心理,它已經是進行時了,而且未來只會愈演愈烈。這里我們先不討論它的原因是什么,我認為不是簡單的所謂 “修昔底德陷阱”,或者 “進攻性現實主義”,我建議大家多讀兩遍達里奧的《Changing World Order》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繁榮與衰退》,才能對這件事情稍微有點感覺。格林斯潘說的好:如果你認為可以拋開政治談經濟,那你現在就應該合上這本書。

而我們的中概股,剛好處于金融競爭的中心。我們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外資的投資,就沒有中國今天互聯網的成功,而沒有互聯網的成功,就不會有那么多優秀的 IT 人才,去繼續推動科技的進步。所以過去兩年中概斷斷續續的鬧摘牌,這當然會影響 LO 的信心。地緣政治的話題太大,這里不多做分析哈,我們只需要知道中概會受到它非常大的影響就好了。

  • 本文由 發表于 2022 年 10 月 27 日09:04:5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pennhillsstar.com/touzilicai/7668.html